攝影/緩慢Slowly
肉體餓了,得進食,心靈飢餓時,便透過音樂得到飽足,對Paul而言,音樂如同羊水,常在不自覺之間就沈溺其中,跳起或快樂或悲傷的舞。
比約定時間早了十分鐘,踏進咖啡店,一個修長的背影安靜的稍稍把我的注意力吸走,但我不以為意,選了個角落,慢條斯理的點飲料、開電腦。「我已經在這裡了」,一看見臉書訊息,我才意會過來剛剛那背影確實就是PAUL,連忙過去打招呼。「妳再不來,我就要去廣播了……」Paul似笑非笑的跟我開著玩笑,然而才剛坐下,他便以一種似乎壓抑已久的語調,含著內斂的欣喜,流瀉出一連串話來,我還來不及拿筆。
掌握合適媒介,縱情開拓內在世界
Paul說,自己的性格較內向,退伍後才開始接觸電子樂,發現自己聽見其中某些特殊的音色時,能引起身體的韻律感,以及內心或劇烈或平緩的起伏,從此愛上律動;後來失戀,在喝醉的狀態下聽電子,又著迷於那份迷幻感,沉浸了一陣子,後來發現身體出現異狀,經過調整後,才得到「清醒著迷幻」的「自然嗨能力」。
曾練過電吉他,Paul認為:「到最後會發現電吉他著重的,似乎是手指細微的變化,自己好像都在練技巧,效果器調出來的聲音也有限。」後來,他便積極的在尋找適合的樂器,直到接觸電子樂。「以前我很內向,聽電子樂後卻結交了很多朋友,有種用音樂和人溝通的感覺。」對Paul而言,電子樂並不只是「節奏」,也同時具有質感與重量,他說,如果連續聽兩三個小時連貫而富質感的音樂,心情會自然提升,很奇妙的,能超越酒精跟其他輔助的元素。而他也十分確定,電子樂影響了他的審美觀,也進而改變價值觀。
由於電子樂包容大量無中生有的音色,所以能營造出許多抽象的氛圍,每首曲子的氛圍只有創作者最清楚,可以從想像裡去找最接近的音色,做許多手法不同的堆疊,塑造出獨特的氣氛。而Minimal是帶給他最大啟發的類型,他說,Minimal的特點在於「簡單」,但這份簡單並不一定呈現在相同的部份,有時是結構、有時是編曲,或是情緒。然而,Minimal的顆粒感,與低迴的情緒鋪排,是其迷人之處,不一定是冰冷、負面的,其實能從簡潔裡感受到它的生命力,甚至興奮和狂喜,一如Paul帶給人的感覺,看似淡然穩定,卻隱隱含著一股近乎歇斯底里的熱情。
將感知延伸得遼闊、鋪排得細膩
Paul擅於使用純粹、簡約的細節,去敘述他的音樂的旅程,以各種樂風為素材,濃縮各種或激烈的、或和緩的情緒。他形容自己的音樂如同一部敘述人生風景的實驗電影配樂,任憑你自由想像,只需要閉上眼睛傾聽。電子樂對Paul而言不僅是想像力的延伸,更是一種與自我對話的語言,「就像你知道自己擁有許多秘密,就要用秘密的耳朵去傾聽內在,才能理解自己。」他做了個饒富浪漫的比喻。
對他而言這像是一種練習,練習去感受每件事物的具體表象的背後,含有什麼更深的質量,漸漸習慣將感知能力深化後,感受到的世界便不同了,樹木不僅是樹木,風聲也不僅是風聲,在各種場景和狀態之下的風聲,表情和韻律都不同,能聽見它用善變的姿態說著話。這就是電子音樂帶給Paul不同於以往的思維,和感受力。
訪談後,Paul給了我一段他的自述:「搜尋一絲自愛的旋律,發現一串自重的節奏,堆砌一面自溺的和弦。串連古典,發現當代,實驗未來,旅行於樂章中。」他的細膩、溫婉,與包藏於寧靜中那股低調的劇烈,彷彿牽著聆聽者進入一場真實的夢裡。
在未知的霧消散前,我們被困惑籠罩的思維只足夠察覺那渾濁的自我,與真實流竄於體內的空氣與血、雀躍和抑鬱、濃稠的尼古丁,與每一個深深過熬的夜。那構成生命的一切終究不是完好、純潔的,我們在歷經每一次殘破後顯得更加完整,因而只能專注體會,挖掘內在的顫抖與欣喜,感受當下每一份細微的悸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