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樂剝去心中的繭,釋出潛藏的生命力 – Yakashi

March 14, 2013


攝影/緩慢Slowly

Yakashi,正港高雄人,由於在網路上的對談都謙和客氣,彬彬有禮,因而在還未碰面時,都一直將他誤認為日本人。剛搬上來台北的他,還在摸索這座與暖熱的高雄迥然不同的城市,訪談當天他依著GOOGLE MAP,提了很早就抵達約定的咖啡店,還用了午餐,就這麼在外頭靜靜的抽菸、等待。

跳脫類型,活化音樂場景

大概二十多歲時,Yakashi辦了一些較underground的活動,秉持著好玩、分享的態度,自己放歌,並邀請朋友來玩。那個時期,Yakashi偏好放progressive,以及口味比較重的音樂,他覺得,節奏感較重的音樂能帶起律動、舞蹈,會較容易被大眾吸收,雖然身邊的朋友大多是聽嘻哈樂,但有的接觸到電子樂後其實很能接受,甚至開始喜歡。

由於他放的歌風格多元,並沒有特意侷限類型,因而辦PARTY也就沒有框架的問題,而年輕人第一次接觸大多會覺得新奇特別,所以也不必特別考慮類型的定位,他認為只要活動能讓人覺得好玩、開心,來的人們喜歡環境與音樂,自然而然就會拉住到一些聽眾了,有時甚至可以不用提到活動理念,就會自然而然在當下的氛圍中傳達出去。

那時Yakashi辦過一場Electro party,選在一個名為ATT的空間,他還記得logo是一顆3D立體的人腦。當時讓他印象深刻的是,吸引了滿多唱片廠牌的人參與,令他相當驚訝,然而現在想想,也可能是因為在那個時期,辦PARTY大多會被誤認為搖頭派對,所以辦在較重音樂性的場地,相對引起人們的好奇心。ATT其實是個樂器行,有很多樂手在那裡活動,Yakashi說:「那時候就很隨性的有一些合作,比如說我放空拍,給樂器自由去JAM,大家開心的玩在一起。」雖然因為資源不夠,而無法在表演細節上做得近乎完善,但對他而言,在當時高雄的派對生態中,已經是很難能的經驗。


以沉著的低音與力道推出空間,賦予音樂生命

Yakashi偏愛比較黑暗、深沉,力道較重的音樂,在編排的過程中也希望能營造出空間感,他如此描述著:「就像從走路開始,逐漸跑起步來的感覺,帶著聽者一起往前;又像一個人開著太空梭,在真空中行進的氛圍。」Yakashi的set有一種具張力的前進感,渾厚的低音襯在底層,在頑固反覆的段落中做著細微的變化,不斷抽出、填入、再抽出、填入,乾淨的推移進下一首歌,直直把人拉到音樂深處裡去。而這次是岸,Yakashi將在凌晨01:00至02:00,做最後一班的演出,他其實是期待的,因為會留在最後的聽者,也許在等些什麼、期待著什麼,尋求天亮前最後的一波釋放。

對於彼岸,Yakashi將之想像為空間,與生命:「我覺得電子樂如果少了生命、感情,與空間感,就沒有靈魂,成了一般的舞曲。所以,彼岸對我而言,就像是音樂的靈魂。」音樂、情感,都是身而為人最能直接經驗、引發感受到的元素,只要有能力感受音樂,甚至能夠創作時,便能訴諸情感於旋律、亦將音樂投射到情感中,一切都環環相扣著,都是構成生命的本質。或許,我們都得感謝音樂,透過音樂,引出了人們深藏在自我中的抽象特質,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自日常生活中破繭,得到最接近心中想望的那份釋放。